2006年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最多、最频繁的一年,然而政策的打压并没有阻止房价的疯狂上涨,仅从一定程度上制止了炒房一族的投机行为,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工薪阶层买不起房这一结构性的商品房供需矛盾。同时,兰州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综观2006年兰州房地产市场,我们可以看到———
一、土地竞争日益激烈
从政府的土地供应速度上看,兰州的土地供应速度近两年明显放慢,而一次次的土地拍卖,却让地价大幅度攀升,兰州市最近交易的地块:2006年安宁费家营一块面积为19557.7平方米(约29.3亩)的土地,最终以8500万元的价格被兰州市政开发公司拍得,该地块的每亩均价达到了290万元,创下了安宁土地均价的最高纪录;今年兰州首次土地拍卖会上,安宁新城区营门滩一块面积为93.74亩(合62494.7平方米)的土地,最终被兰州雁京房地产开发公司以1.89亿元成交,每亩成交价201.62万元,创造了兰州拍卖史上单块土地的最高成交价;同时旁边G0628号面积47.33亩土地,以1亿元的总价由兰州中和房地产公司挂牌。土地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开发商拿地越来越难,房地产市场门槛再次抬高,市场份额加速向大企业集中,使得一些中小开发商根本拿不到地,不得不面临着没有土地可供开发而倒闭的风险。
二、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品位的不断提升,以及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市政府下大力度改造城中村。目前,兰州规划改造的城中村有61个,从2006年到2008年,兰州市将利用3年时间,对这些行政村进行“城中村”改造,涉及2.8万农户、10万人,改造规模达720万平方米。目前,兰州市有10个城中村“有形改造”试点的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已经完成,总面积接近100公顷。随着兰州市内可供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开发商拿地的难度不断加大,城中村的改造无疑为开发商提供了新的商机。
三、多层住宅难觅踪影
前几年,多层建筑一直都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但在这几年新增的项目中,几乎全部是高层及小高层项目,包括郊区也不例外。不难发现,兰州市随着土地供应的紧张、地价的上涨及居民对于居住面积需求的日益增长,项目的高度都在拔高,低容积率的多层的开发逐渐减少,小高层、高层的开发量明显增加,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以高层为主的格局,这是市场发展的合理趋势。
四、房价进一步上涨
房价的变动,长期看成本,短期看供求。房价的变动与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情况、居民收入水平情况以及土地供应、房屋供应、行业政策等有着密切关系。土地价格越拍越高,住宅品质越来越好,是房价上涨的硬件条件;大量的农民进城,以及大批80后年轻购房者的增加,是房价上涨的软件条件。目前房价上涨的最根本原因,是产品价值的提高和市场供需两旺的势头。
从90平米以下户型占70%以上政策实施以后,开发商开发小户型楼盘相对以前大户型楼盘而言,仅建设成本上的支出就比以前开发大户型的多投入10%以上,主要表现在近年农民工工资的增加、建材(尤其是砖、水泥、钢筋等)价格的上涨,同样开发面积换成小户型后套数的增加,造成了水电安装成本等增加。
另外套数的增加致使小区人口增加,开发商不得不增加小区配套设施的成本。相对过去单位面积商品房的成本(即商品的价值)提高了,价格理所当然应有所提高,但去年一年时间,兰州房价每平方米上涨1000元,实在有些暴涨,让人们无法承受。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打压房价,为了遏制房价疯涨的现象,减缓房价上涨速度,规范房地产市场,使房价逐渐趋于理性,保持稳定的态势。
五、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
《国六条》实施以后,90平米以下套型面积占70%以上指标的确定,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将集中供应,有了这个框框,很难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户型同面积的住房将充斥市场,产品变化有限,将使得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更加激烈。而目前市场上热销的户型集中在80—120平米,尤其是二次置业为改善居住条件、家庭人口较多者往往选择面积较大的户型,另外北方人凡事有“喜大”的特点,三室以上大户型将成为畅销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也会有所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