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哈斯格日乐图家从上世纪50年代到2006年盖起的6处房子(从左上至右下分别是1956年、1960年、1971年、1980年、1990年和2006年盖起的住房)。
47岁的哈斯格日乐图是内蒙古乌审旗乌审召镇巴音陶勒盖嘎查的牧民,他家完整保留着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不同时期修建的6处住房,见证了一家普通蒙古族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步改善的过程。
8月23日,在哈斯格日乐图家2006年新盖起的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哈斯格日乐图和妻子其其格正在用蒙古族传统的礼节为客人敬酒。
哈斯格日乐图家现存的最早的一处房子是他姥姥于1956年盖的柳笆房,只有8平方米,在这间小屋子里,最多曾住过他们一家6口人。第二套房子是在1960年盖的不到15平方米的草坯房,当时他家7口人,都住在这两处房子里面。1971年,哈斯格日乐图的父亲了盖了他家的第三处房子,这处48平方米的房屋用土块砌墙,有梁和椽子,条件比前两套好多了,但是在住了几年后,一到下雨天屋里就到处漏雨。1980年,哈斯格日勒图家花了3000多元建起了第4套房子,这套房子共3间,有60平方米,房子外墙用青砖包砌,内墙仍旧用土坯。至此,他们一家人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这处屋子里面涂上了白灰,有透亮的门窗,显得特别亮堂,冬暖夏凉,蚊虫再也钻不进来。

这是哈斯格日乐图(右二)、妻子其其格(右一)、女儿萨楚日(左一)和儿子仓沙日一家四口人(8月23日摄)。 1990年哈斯格日乐图花了4万多的积蓄建起了第5处房子,135平方米砖瓦起脊房,后来的几年他又将房子内部彻底装修了一遍,并添置了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等现代化的电器。2004年哈斯格日乐图瞅准乌审召镇工业崛起、人流量增加的机会,开始做起“牧家乐”生意,用正宗的蒙古族餐饮接待外来游客和当地工厂的工人,每年的6至10月的旅游旺季,来他家吃饭的人络绎不绝。随着来家里吃饭的客人越来越多,哈斯格日乐图原有的地方已经接待不下,2006年,哈斯格日乐图拿出近10万元盖起了一处楼板房,新房子设计有宽敞的会客厅、卧室,装了铝合金门窗、暖气,现代化的设备应有尽有。 现在,哈斯格日乐图一家4口人住着3套房子,去年年末哈斯格日乐图又花近10万元买了越野车,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8月23日,其其格从凉房里拿肉干给客人。哈斯格日乐图家1956年盖起的住房现在还完整地保留着,其其格用它来晾肉干。
哈斯格日乐图介绍,2008年他家种植、养殖业加“牧家乐”的收入,全年纯收入能达到15万元,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宽裕了。

哈斯格日乐图家1960年盖起住房现在成了家里厨房,夏天的时候哈斯格日乐图和其其格会在这里为客人们煮肉做饭(8月23日摄)。

8月23日,其其格(左)和女儿萨楚日正在取发酵好的酸奶。哈斯格日乐图家1971年盖起住房现在基本上成了家里的仓库,摆放不怎么用得着的物品,其其格偶尔会在这里发酵酸奶。

哈斯格日乐图家1980年盖起住房虽然还完好无损,但基本上已经不居住,其其格偶尔在这里做蒙古族传统的奶食品
8月23日,在1990年盖起的宽敞明亮的住房里,哈斯格日乐图的妻子其其格正在为客人们跳舞。
8月23日,儿子仓沙日正在教哈斯格日乐图打电脑游戏。哈斯格日乐图于2006年买了第一台电脑,现在家里已经有三台电脑,并接通了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