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资讯 | 兰州楼市 | 新盘信息 | 楼盘点评 | 购房资讯 | 置业指南 | 业界热点 | 爱家论坛 | 爱家博客 | 企业邮箱
租房 | 二手房 | 商用房 | 地铺街 | 经纪人 | 中介动态 | 房产评估 | 金融服务 | 装修家居 | 招聘培训 | 中介入口
 

图片资讯

推荐资讯

资讯中心 - 房产资讯 - 高房价之痛:一套房子透支了几代人的积蓄

高房价之痛:一套房子透支了几代人的积蓄
 
加入时间:2009-9-4 8:33:02  来源:    点击:

 

 

(图片来源:经济参考报)

    房价正在重回“疯狂”状态。2009年上半年,北京房价涨幅近三成,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不断走高,逼近1.74万元/平方米的历史最高纪录,深圳房价创11个月来新高,广州位居全国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月度环比涨幅首位……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中国部分城市房价过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仅是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子,中等收入群体也感觉很吃力。在高房价的挤压下,越来越多的家庭为了一套房子耗尽了一生的财富,甚至是几代人的积蓄,这已经成为了社会不可承受之重。

    房价飞涨的年代

    “从2003年到2009年,特别是2005、2006、2007这三年,国内房价上涨出现了过快过猛的势头,这几年房价至少涨了3倍。比如北京的现代城,003年的房价只有4000元至5000元,但现在已经涨到2万多元了。”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说。

    一般而言,估算房价合理程度的标准主要有两种国际通行的方法:租售比和房价收入比。如果以这两种指标来衡量国内房价,会发现国内房价涨幅已经显露出不合理之处。

    所谓“租售比”,是指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月租金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价之间的比值。国际上用来衡量一个区域房产运行状况良好的租售比一般界定为1:300至1:200。

    根据国际上的一般情况,租售比大致在1:260至1:100之间。这就是说,如果把房子拿去出租,100个月至260个月,也就是大致10年至20年就能收回购房款。但是,现在中国的房价与租金之间的比例大致在1:400以上,超过1:500的也有。

    “房价收入比”,是房地产价格与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反映了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比值越高,支付能力就越低。

    房地产中介机构中大恒基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和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目前北京市的房价收入比已达27:1,超出国际平均水平5倍。

    中大恒基市场部经理张大伟表示,北京市的房价收入比达27:1,相当于夫妻双方不吃不喝努力27年才能买到一套房。而根据国际标准,房价收入比应维持在3至6倍的范围内才算合理。即便不把房贷因素考虑在内,北京市的房价收入比也高达17:1,远远高于国际标准。

    曹建海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上海陆家嘴的房价是5至10万元每平方米,而东京中心区的房价也是5至8万元每平方米。上海的面积是东京的3倍,GDP只有东京的1/10,但是现在上海的房价已经跟东京差不多了。 

    高房价透支购买力

    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中,中产阶层应该是缓解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稳定阀”,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中国,已经不仅仅是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子,对中等收入人群来说,买一套合心意的房子也很不容易。

    即便是成功买上了房子,每个月的月供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当上了‘房奴’就意味着,不敢炒老板的鱿鱼,更不能被老板炒鱿鱼;无力再继续学习进修;不能去旅游、不敢生孩子;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更大。”一位自称月收入5000多元的网友感慨地说。

    小周告诉记者,买了房子以后,可支配收入少了,生活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好多东西会不得不牺牲掉。“以前我们经常在外面吃饭,下馆子,以后恐怕不行了,基本上天天都要在家做饭吃了,哪怕只是吃一碗方便面。”

    专家指出,房价的快速上涨,让普通老百姓增加了生活压力,不少家庭为了在自己心仪的城市有一个栖身之地,耗尽了所有的积蓄,从小康之家变得债台高筑,“房奴”们被每月的高额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只好缩减本来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和投资支出,导致购买力被严重透支。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高房价不仅影响到了那些成为‘房奴’的人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老百姓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比如旅游、培训等,进而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发展。现在的房价连中产阶级都难以承受,可以说,高房价正在透支中国消费的未来。”曹建海说。

    国家统计局在网站上刊发的一篇文章称,房价飞涨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居民消费的障碍,给我国当前最为急迫的启动内需带来负面影响。从楼市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来看,高房价的挤出效应影响到了居民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已经成为制约消费启动最大阻力。

    近日,央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购房意愿低位徘徊,超过6成居民认为当前房价“高,难以接受”。47%的城镇居民在安排支出时选择“更多地储蓄”,此比例比上季提高9.5个百分点,升至历史最高。

延伸阅读

关于(lzhouse.net)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法 - 版权释疑
© 2003-2006 兰州房地产网 技术支持:甘肃百立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电话: (0931)8462822 Email:postmaster@lzhouse.net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陇ICP备060026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