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青年报
刚刚结束一个多月差旅生活的葛小姐,昨天再次随中介看房后,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房屋单价又涨了一两千!记者昨天从有关方面证实,二手房成交价格有所上涨,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成交结构呈现向改善型需求逐步上升趋势,以及优质房源进一步趋紧。与此同时,为应对行情,有个别中介开始出现挑客“藏房”让人颇有不爽。
全市二手房源供应趋紧
据了解,由于目前全市二手房供应普遍以2008年底、2009年初挂牌的一批房源为主,前期的动迁、婚房、学区房等刚性需求井喷,大量消化了房源,导致了当前市场供应偏紧。而卖家方面,由于当前市场需求大幅增长,房东“惜售”心态渐浓,“跳价”以及撤销挂牌观望等现象也有所增多,这进一步加深了当前二手房源尤其是优质房源的紧缺程度,导致价格上行。
目前,尤其是房型、楼层、位置等条件较好的优质房源已普遍成为稀缺产品,成交价格涨幅普遍在10―20%之间。但考虑到其5月供应已偏紧,在整体成交中所占比例下降明显,因而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成交均价的大幅上扬,但就单套物业本身,5月成交均价也普遍上浮5-10%。市场上,甚至出现部分中介因为近期优质房源消化过快而渐渐“藏房”的现象。与开发商的“捂盘”不同,中介的“藏房”源于市场的供求变化,以及中介谋求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好房源,既可招揽人气,又可诱使房价上行。
改善型需求助推楼市
来自上海中原地产的最新统计显示,5月上海中原全市二手房成交均价为16144元/平方米,环比上涨约3.1%;成交套数环比增长约4.6%。板块方面,5月以闸北大宁板块、杨浦中原板块、虹口临平板块、浦东周康板块等板块内二手房成交相对突出。
“二手房成交价格的上涨,主要在于市场成交结构呈现改善型需求逐步上升的趋势。”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经理马冀分析说,由于前四个月,随着上海二手房市场中低端刚性需求的率先井喷,5月以老公房为代表的中低价位二手房客户量已明显回落;而改善型需求因购房迫切程度相对较低,同时兼具一定的投资意识,因而在释放周期上相对刚性需求会有一至两个月的滞后,至5月份逐渐成为市场主导,进而推动了全市二手房成交均价走高。
本月或逐步转入淡季
5月,全市各主要成交板块的二手房交易周期均有所放缓,这与当前市场需求大增、优质二手房源供应趋紧、房东惜售心态渐出不无关系。供求的天平不断在变化,突出表现在刚性需求激增,小户型、中低价房源过快消化,在此背景下,确有部分中介开始“挑肥拣瘦”,以购房者的诚意来安排上、下家的见面协商。
“但就未来走势而言,由于目前刚性需求及改善型需求已普遍释放,余下买家大多看涨短期楼市选择观望,预计5月之后买家需求会呈一定程度的整体性萎缩,加上夏季高温临近对交易双方热情的压制,上海二手房市场自6月开始会逐步转向淡季。”马冀对后市如是分析说。
消保委提醒
买二手房警惕被忽悠“免税”
个别不法房产中介在提供居间服务时,谎称买卖二手房可以“免税”,从而“忽悠”消费者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市消保委近期接到这样的消费者投诉,因而提醒消费者要多留个心眼。
消费者张先生反映,他在某房产中介的推荐下看中了一套位于徐汇区的二手房。买房前,他询问该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上家”卖房是否发生个人所得税?费用由谁来承担?该工作人员信誓旦旦地答复说,出卖方能够提供完整的购房发票,根据国家规定享受免税优惠。于是,张先生与“上家”签订了二手房买卖合同,并支付了首期房款。
隔了几天,该工作人员又电话通知张先生,还要支付近4万元的个人所得税款。说好免税的,怎么又要付税金?张先生向当地房屋交易中心咨询后,才知道根据本市《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上家”卖房必须符合“转让自用2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的规定,才能够享受免税。张先生的“上家”有三套房,按规定必须依法纳税。所谓的“免税”之说是房产中介“忽悠”他买房的谎话。
市消保委通过调查了解到,不法房产中介向消费者谎称“免税”、“免费”,为的是利用消费者不熟悉相关税费规定的弱点,浑水摸鱼,通过制造“低房价”的“烟幕”来“拉生意”。为此市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二手房时做到以下几点:
●选择证照齐全、口碑较好的房产中介公司。消费者应当选择营业执照和执业证书齐全的经纪公司,他们的诚信度相对较高,提供的信息也较为真实可靠。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税费承担事项。消费者最好在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时,要求房产中介公司列出相关税费的明细表,同时明确相关承担人及具体支付方式,将其作为合同附件。
●要妥善保存有效凭证。消费者委托房产中介公司办理交易手续时,要留存盖有公章的授权委托书,支付相关费用也要取得盖了章的有效凭证。一旦产生消费纠纷,可依据这些有效凭证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