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9年5月25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以来,社会各界热议“物业税对楼市影响”,双方争执不下,但本人发现,发言的多为“学院派”,“学院派”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理论不联系实际。比如董藩教授竟然以操作可行性等技术细节判断“物业税十年出不来”,这种说法很主观,中国人做事有那么复杂吗? 20年都这样摸着过来了。记得第二套房贷出台之前,很多“学院派”就在如何界定第二套房上大费脑筋,最后央行一个征信系统不都解决了吗?
言归正传,任何政策的效应判断,一定要用“利益攸关方”的关联分析法,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俯视,正是基于这个简单的逻辑,本人先后准确预测了中国房地产三件大事,即“2008年房价必降”、 “2009年春节前是购房最好的时间窗”、“2009年下半年又是投资客“盛宴”。
本人认为,物业税开征,对开发商是重大利好,房价(确切地说是“单位面积实际支出”)将会迅速上升,但这对普通老百姓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虽然政策初衷也许不是这样,那数次“正打歪着”的先例却让笔者担心。理由如下:
物业税的概念就不再解释,关于物业税如何开征,按什么方式开征,这都要等政策出台才能定,但无法绕开“土地出让金等税费合并,按年以物业税的方式进行征收”这个基本概念。
其实本人认为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这次重提物业税就是因为中央财政吃紧,如果土地出让金等转变为物业税,那么回收周期更长,远水解不了近渴。
1. 如果物业税在广大人民“降房价的呼吁”,以“保民生”名义开征了,那么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就会发生,房价大幅上涨。
举个例子,原来一套房100万,土地出让金等税费合并占40万,如果变更为物业税70年征收(相当于70年分期付款),那么购房者购买的门槛只有60万,有效需求就会大大增加。
另外,搞房地产开发的人都知道,房价越贵的地方,土地成本占总成本越高,北京很多项目土地成本占比高达60%以上,甚至80%,那么投资客和消费者就会发现,以前买不起的高价房,现在可以买得起了,那么高价房的市场机会更好,房价上涨动力更强。
2. 房子不会在一夜之间长出来
是的,少则1年,多则3年。在当前重现排队抢购,开发商库存不足(据王石讲,万科库存只有60多亿,仅够一个月消化)的情况下,结果就是“房价迅速反弹”。
3. 另外,还是不能忘记一个细节,如果政府把土地出让金等税费分70年征收,政府会不会增加收费以弥补利息损失呢?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银行就是靠利息来赢利的,结果就是房价(单位面积房屋支出)进一步上涨。
4. 很多人把物业税看作抑止投资或投机购房的重要法码,以为这样就可以减少需求,房价就会下降,这是一种“时代悲情”。
首先这种观点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世界上那么多实行物业税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香港等,它们恰恰都是因房地产泡沫引起了经济危机。
其次从投资心理来说,如果开征物业税,那么炒房就变得合情合理,光明正大了,因为他们也是“纳税人”。就如同炒股一样,没有人因为是做“短线”而受到不公正待遇,那么之前出台的一些“抑制投资的政策”,比如第二套房等,是不是有可能松动呢?
第三,投机行为往往都是短期行为,物业税开征反而减少他们的投资成本(同上),增加投资套数,如果一年内转手出卖,连物业税都不用交了,何乐不用为?
最后,物业税对长期持有物业出租的投资者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其实他们的持有成本也下降了),但如果社会出租房源少了,租金就会上去,同时把无房迫到买房中来。
总之,物业税本身和房价无关,但由于不恰时机的推出,有可能导致房价恶性上涨。最后引用某网站2008年1月所做一份调查(本人对调查数据没有核实)结果以佐证。
A.担心上涨。80%
B.可能下跌。13%
C.没影响。2%
D.说不清。5%
后记:几乎没有开发商公开参与到这次讨论,连“政策通”任志强先生也闭口不谈。为什么出现惊人的沉默!他们被吓坏了吗?房地产历史将会从此改写吗?事实也许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