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图片资讯

R推荐资讯

RGOOGLE全球搜索

资讯中心 - 业界热点 - 金城四合院:能否留存老兰州记忆

金城四合院:能否留存老兰州记忆
 
加入时间:2008-9-9 11:11:46  来源:兰州晨报   点击:

 

 一杯清茶,一支烟,一个老人和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四合院,这样一幅让人为之动容的画面在这个充满着现代气息的城市里,变得遥远而浪漫。然而,也许你并不知道,在金城的某一个地方,85岁的刘兴基老人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守护着金城最后的四合院。也许你更不知道,曾经的兰州,密布着这样的四合院。它们对于兰州的意义,早已不再是一座院落一间房,而是一种生活的继续,一个百年来生活的态度。而今这种态度越来越少见了,面对日益残破稀缺的金城四合院,是无奈顺从还是设法补救?……带着这些思考,我们走进了金城最后的四合院。

  金城四合院两大特色:窗比门大,炕比地大

  初秋的早晨,走在七里河区阿干镇石咀子村的小路上,空气中透着一丝清凉,清香的泥土味让人忍不住深吸几口气,淳朴的当地人热情地给我们带着路,怀着这样一种暂时脱离城市钢筋水泥的愉悦,记者来到了兰州市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少有的几家老四合院之一———石咀子137号。

  青砖灰瓦的古老门楼上兽头瓦当狰狞、痕迹斑驳,青森严整地坐落在清一色的平板瓦房之中,显得别具一格。轻扣环状铁拉手,推开厚实的木门,一处古色古香的老四合院带着岁月留下的残痕呈现眼前。

  70岁的陈桂芳老人憨实地笑着:“你是报社的啊,我还以为是游人呢,有时候会有游人进来,都说这里很特别,像古时候的房子,不过孩子们却不喜欢,说这里破破烂烂的,嫌难看。”

  顺着老人的手指,我们的目光停留在院中的下房,房子后墙及左右山墙用青砖及土坯砌成,前面则全用木装修,木门上雕刻着的“龙”的图案依旧清晰可见。

  房子两侧的正方形棋盘格大木窗,几乎占一间房一面墙的五分之三,下半截固定于窗框上,上半截可以自由开合,俗称“虎张口”。据说,这是兰州四合院的独特之处,所谓“窗比门大”。不过,这间房的窗户似乎很久没有用过,落下了厚厚的一层灰尘。

  陈桂芳老人说,这房子约有200年的历史,两侧厢房是在近几十年内倒塌的,如今左侧厢房倒塌后重新修盖的土坯房都已经破旧不堪了。

  老人目前所住的上房还算完好,做工考究的棋盘格窗和隔扇门保留得十分完整,上面的木雕花纹也清晰可见,刻制精美的祥云图案印证着那个年代的文化内涵,而今带着满身的灰尘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上房两侧的青砖呈菱形排列,轻轻地敲打一下仍发出沉闷的声音。

  房内,老式家具简单地陈列着,地上的砖显然是重新铺过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铺大炕,占了一间房的面积,陈桂芳老人告诉我们,无论上房、下房、厢房,均从窗户到后墙盘一大炕,这也是兰州四合院的另一大特点———“炕比地大”。

  “过去炕正中放个小炕桌,全家人盘腿坐炕上吃饭,尤其冬天的时候非常寒冷,把炕烧得热热的,坐在热炕头上吃饭,感觉暖和多了。”看着眼前一铺大炕,一幅昔日兰州冬日奇寒,北风怒号,黄河冰封,四合院里全家人焐热炕,温暖如春的画面不觉浮现眼前。

  完好老四合院:记载着一个家族的兴衰历史

  著名作家叶兆言在《四合院的精神》一文中写道:“四合院是传统中国的写真。”在记者前往阿干镇的探访中,如果说陈桂芳的残缺四合院让人惊叹的话,与其相邻的刘兴基老人的四合院因其保留完整和精美更让人神往。

  刘家四合院门楼上方清晰地刻着两个汉字,85岁的刘兴基老人告诉我们,那两个字是“耕读”,以警示后人只有劳动和学习才能安逸地生活。四合院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镂刻精美细腻,图案错落有致,翘角飞檐,廊柱雄浑,院落的气派和精致渗透在每一处细节。木窗和雕花木门历经百年岁月,除了颜色稍显粗旧外,仍完整如初,泛出淡淡的古韵。

  刘兴基老人告诉记者,这院落是从爷爷手里传下来的,有150多年了。

  从上房,也就是如今老人住的房间推门而入,正中靠后墙摆着长条状琴桌,琴桌前居中置八仙桌,两侧放罗汉椅。房间一侧原本的一铺大炕已被拆除,另一侧放着一张罗汉床,房内摆设与整个四合院相得益彰,更显出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老兰州民居风貌。

  退门而出,棂格图案及裙板上的木雕饰成为这座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精致引人,依次雕刻着“梅兰竹菊”,一把古老的锁和锁扣横在门间,生锈的颜色反倒与老宅相映成趣。

  一个硕大的陶瓷鱼缸如今被遗弃在院落一角,据说,以前人们都喜欢在四合院中间摆放这样一个大鱼缸养上金鱼。而今院落中间的大鱼缸已被一棵修长高大的梨树代替,这是刘兴基老人年轻时所栽。

  “加上孙子辈,我们已经有5代人在这里居住了,对这老房子的感情深哪!”叼着一支带着长长烟蒂的烟头,刘兴基祥和地坐在廊檐下,百年风雨似乎并未对这里产生太大的影响,依旧是那么淡然,老人也依旧像年轻时一样守着这座古老的院落。

  市区里的四合院:已是“残破不全、面目全非”

  当记者来到城关区中央广场6号的老四合院时,这里与阿干镇保存完好的四合院的巨大落差让人震惊而心痛,惊讶的是在如此繁华的闹市中居然还有这样古老的建筑,心痛的是正如兰州地方文史专家邓明所讲的“残破不全、面目全非”,这里已经徒有其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