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次不欢而散。
7月31日下午,深圳市宝安区碧水龙庭的会议室里。业主代表们与开发商的谈判,最终还是无疾而终。 [深圳楼市断供潮调查:炒房者称断供是做给银行看]
“我们去年7月底买房时每平方米要16000元,现在一平方米连8000元都不到,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负资产’。”马小姐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她是碧水龙庭二期68户断供业主的代表之一,7月20日,她连同其他67户业主已正式致函其按揭银行,表示将于20日(月结日)起正式断供。
尽管房价让她“心里很不舒服”,但她强调,此次集体断供,并非真的不要房子了,而是为了“维权”,因为据她说开发商在未经业主同意下单方面变更了小区的大门设计以及幼儿园的用地规划设计等。
今年上半年,深圳多个楼盘由于后期新楼较去年下半年高位时出现大幅度下跌,导致部分业主出现群体性断供的意向。
而自从6月份网名“风语”的一位自称是地产研究员的一篇《断供已过千亿 次贷危机浮现》网络博文开始,有关深圳楼市可能出现大规模“断供”的话题,更是成为媒体广泛关注的风暴焦点。
业主“断供”施压
在沸沸扬扬的“断供潮”中,频频上镜的是龙岗区的英郡年华、南山区的半岛城邦及澳城、宝安区的泰华阳光海及碧水龙庭等项目,曝光的已断供或宣布即将要断供的业主约为140多名。
作为目前已浮现的最大断供案例,碧水龙庭二期68户断供业主与开发商——深圳市榕江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榕江实业”)之间的问题仍看不到解决的迹象。
不过,榕江实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碧水龙庭所有规划设计均已通过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验收,根本不存在业主所指的“问题”,更不能以此为借口作为解除合同的原因。
“其实所有的问题最后都集中在房价下跌上,提出‘断供’的业主最初多次提出希望我们进行补偿,有的提出要送物管费,有的提出要送装修、送家私,也有的表示干脆解除合同。”该负责人表示,多数业主并非还不起房贷,而是要通过“断供”这种极端的做法给开发商施压。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像碧水龙庭68户断供业主一样,一些已经断供或者将要断供的业主并非真的不要房子,而是把断供作为与开发商谈判的手段。不过,也有一部分业主,在房价飙升的2007年高位买入多套房产,在目前房价大幅缩水的情况下,这些人由于资金紧张无法偿还房贷。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的楼市狂潮中,深圳贷款购房户中多次置业比例较2006年增长接近14个百分点,投资比例较2006年增长5个百分点。
即将于12日开庭的一起断供诉讼涉及到的业主就是上述所提到的类型。记者从该业主的委托律师处获悉,该业主去年总共买入4套住房,其中两套住房以其妹妹的名义购买,他本人提供借款担保,并由他偿还房贷。由于去年高位买入的浪琴屿花园房价持续下跌,使这套房子已变成“负资产”,于是这位业主年初开始便断供了4个月。随后,银行一纸诉状将兄妹二人告上法庭,要求偿还190万元贷款。
不过,该律师表示,这位业主此前没还房贷是由于“投资失误造成资金紧张”。他说,6月份这位业主已经到银行补了两期房贷,日前又补了一期。目前,他们正在积极与银行进行磋商。
对于深圳出现的“断供”现象,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系主任陆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断供仅是部分城市面临的个别现象,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仍然上涨了8.2%,因此现在判断“断供潮”为时尚早。如果房价下跌超过50%,断供数量会增加,但大面积断供则未必。
而根据深圳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的《2008年上半年深圳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分析报告》,6月份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均价每平方米11159元/平方米,比去年10月份的高峰下跌了36%,已跌回一年前的水平。
“断供现象只出现在房价下跌幅度超过30%的部分楼盘,深圳市区内房价下跌幅度大部分在20%以内,业主并不会轻易选择断供。”福田区某房地产中介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