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图片资讯

R推荐资讯

RGOOGLE全球搜索

资讯中心 - 政策法规 - 伟岸的人,伟大的城

伟岸的人,伟大的城
 
加入时间:2008-6-3 9:38:30  来源:地产评论   点击:

 

灾难过后的人们心有余悸,灾难过后的城池一片废墟。没有颜色的悲凉蔓延数日,伴随着无法形容的伤痛。

    问题是,这不是全部。

    余震不断,灾难或许还未结束;被波及城市惶惶,生存秩序完全打乱;疾病旁窥,在人们懈怠的间隙随时来袭;救灾物资短缺,急需的商品一夜空城。 

    庆幸的是,这亦不是全部。

    政府最及时、最可以信赖的反馈与救助令这个国度体会空前温情与力量,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向着四川受难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几乎所有的人们都在泪洗身心之后用可以想到的方式表达了爱与分担。

    因此,在悲痛于继续上升的罹难者数字的同时,我们看到了两种力量,这两种力量以完全相反的流向构成了目前最强大的灾后支撑。

    一种力量义无反顾不断地进入受灾城镇,这股流动的力量有目共睹,人员、金钱、物资以及精神都是这种力量的构成者。并且,更多有组织的救援群体赶赴灾区,除了物质的救助,对心理救助的重视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另一种力量在风雨无阻地走出受灾城镇,把地震的伤者源源不断运往各地的城市,在那里伤者可以期待新生。这种力量可能没有前一种力量令人瞩目,却是前一种力量存在并辉煌的全部理由。

    如果说对逝者的哀念与悲痛已经成为现阶段我们沉溺无法自拔的背景,那么生者的言行就成为我们获得力量与勇气的必然。

    汶川映秀镇受困老人杨云芬带着对生的极度渴望,依然选择了割腕自杀,为了“这里危险,放弃我吧”,她以舍弃自己来完成了对生者最极端的尊重。担负最繁重救援任务的中国军人及医护人员们,他们用几乎不间断的工作来诠释生者对生命最原始、最有价值的理解。日本国际救援队在尽了自己的全力之后,以铁青的脸色与庄严的自责来总结“没能救活一个人”的悲痛。来自全国数个城市的数万家庭都争相申请对地震孤儿的认养,延续逝者与生者的共同希望。

    这些人们无疑是平凡的,但在灾难面前,他们伟岸。

    而城市与乡村,无论是灾难的发源地,还是援助力量的发源地,都在此刻不分大小、不分地域地成为一个城邦。这个城邦的每一个角落,都演绎真情与希望;这个城邦的每一个组织,包括那些平日里备受责难的行业的企业,都用自己最大限度的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去解救危难。

    因为有了伟岸的人,无论是我们后面遴选的受灾惨重的小城的代表,还是全国从大到小、有无灾难波及的城市,都变得无比伟大。因为承担着共同的痛苦,这个伟大的城邦变得无比坚韧,且充满希望。

    所以,我们抛开以往的傲慢与偏见,抛开最专业最时髦的话题,追寻了人与城的足迹,尽管是那么不全面,或许也不震撼。

    不过我们已不需震撼。从5月12日那一天开始,从汶川天塌地陷那一刻开始,直到现在,再到将来,这个伟大的城邦所呈现给我们的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