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中心 - 政策法规 - “倒按揭”上海先行的“形势推力” |
“倒按揭”上海先行的“形势推力”
加入时间:2008-4-22 14:47:0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张俊才 点击: |
|
“倒按揭”也潜藏风险
4月12日,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王波教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正按揭’是银行用风险较大的房产(价值变化大)换来了稳定的现金流;而‘倒按揭’恰恰相反,是银行用稳定的现金流换来了风险较大的房产。”
他分析,“倒按揭”在操作方面做法非常复杂,牵涉到房地产评估、人的寿命预期等多个因素。另外,“倒按揭”利率的确定涉及到房地产市场走势以及国内外形势等诸多方面。
上海交通银行张先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作为银行,一般不太愿意推出‘倒按揭’项目,因为有很多潜在的风险在未来时。”
沪上评论人士陆志明认为,“倒按揭”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较大,而且在现有国情下,有“倒按揭”意愿的老人数量不足,导致这种风险可能难以分散。如何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并通过金融创新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是“以房养老”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
上海先行的“形势推力”
4月13日,上海新建桥企业集团副总裁华山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其实,亲和源已经在尝试着以房养老新模式,不需要抵押,一次性缴齐一定的会员费即可入住养老。”
他所说的“亲和源”,是新建桥企业集团开发的老年公寓。“目前,已有十几户老人入住位于市郊南汇的亲和源老年公寓,享受老年生活。”华山介绍说。
上海这座城市的建设者却在“一天天变老”:20多年的老龄化积累,10年的人口负增长,使得上海老龄化速度正逐年飙升。到2006年底,上海户籍老人(60岁以上)总数达275.62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0.1%,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超过30%。(见本刊2006年5月8日《上海老了》)
可见,养老问题在上海尤其突出。“上海此次大胆承担“以房养老”模式的试点工作,除了反映中央决策层对养老模式创新的高度关切以外,也反映了上海积极谋求符合自身特点的城市养老模式。”王波教授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