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资讯 | 兰州楼市 | 新盘信息 | 楼盘点评 | 购房资讯 | 置业指南 | 业界热点 | 爱家论坛 | 爱家博客 | 企业邮箱
租房 | 二手房 | 商用房 | 地铺街 | 经纪人 | 中介动态 | 房产评估 | 金融服务 | 装修家居 | 招聘培训 | 中介入口
 

图片资讯

推荐资讯

资讯中心 - 兰州楼市 - 兰州记录首批廉租房入住者的真实生活

兰州记录首批廉租房入住者的真实生活
 
加入时间:2008-12-17 9:43:16  来源:兰州晨报   点击:

 

推动公共住房制度的建立和供需结构的改善,促进多元化住房格局的形成,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包括廉租房的建设是解决兰州10多万困难群众住房难题的一种现实选择,这一点上,兰州曾走在了西部乃至全国的前列,为保障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政府一直在努力。

廉租房首批入住者

12月13日,兰州市区最低温度已经是零下5℃。57岁的王静兰坐在沙发上给女儿织着一件粉红的毛衣,正午的太阳光透过明净的玻璃窗洒满了整个房间。

这里是徐家湾社区华厦苑小区5号楼103室,这间建筑面积43.99平方米的两居室被主人收拾得干净整洁,一台电视机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一个略显破旧的三人沙发占据了整个客厅的大部分空间,进门右手摆放着一张双人床,王静兰和老伴的起居室兼做客厅。另一间房子里摆着一张单人床,小书柜,粉红的窗帘低垂,不用问,这里是老两口女儿的闺房了。

时间往前推移4年,王静兰不会想到自己有生之年可以像一个真正的城里人一样住上楼房,可以享受安静的晚年生活。

1978年,在金城玻璃钢厂的一间宿舍里,王静兰和在皋兰县工作的丈夫结婚了。长期两地分居让这对年轻的夫妻没有意识到房子对他们将来的生活将产生多么大的影响,直到1993年,丈夫来到兰州打工,夫妻团聚,女儿渐大。王静兰说:“那时候还实行分配住房,轮不到分配房子,只好先租房住着。”在砂坪村,王静兰夫妇租了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土坯民居,这一住就是十年。十年间,房租从几十元上涨到现在的150元。王静兰回忆说,土坯房年久失修,碰上下大雨,到处流水,她就把几个拖把挂在屋顶,让雨水顺着拖把流下,就不用到处放盆子接雨水了。

1998年,福利分房制度被取消,住房开始商品化,王静兰等待工厂分房的希望彻底破灭。此时,金城玻璃钢厂效益已然每况愈下,2000年玻璃钢厂破产,王静兰成了众多失业工人中的一员。

“女儿越来越大,丈夫又没有稳定的收入,我当时就觉得这辈子就这样吧,在这土坯房子里终老算了。”王静兰认命了。

同一时期,已逾70岁的崔长晴还带着儿子、儿媳、孙子和三个女儿在盐场堡一带辗转搬家,崔长晴一家在盐场堡最后的居住地址是石家沟25号。在那间30多平方米的单间里,他们的女儿先后出嫁,儿子娶妻生子。

2002年,华夏园小区廉租房开始建设,迈出了兰州市政府廉租房建设的第一步。华夏园小区依山而建,地处闹市之外。这里居住的除了廉租户外,大部分是城市拆迁过程中被政府安排的拆迁户。

崔长晴知道这个消息后,赶紧到草场街街道办事处咨询。崔长晴叙述,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知道他们家的情况,让他回去写个申请,办事处估计按照崔的居住情况应该可以申请到廉租房。

兰州市第一批廉租房的申请标准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低保家庭,二是人均居住面积小于6平方米。

2005年6月,包括王静兰、崔长晴在内的兰州市第一批48户廉租房住户开始搬迁到徐家湾社区华夏园小区居住。在这里,以王静兰两居室43.99平方米计算,她每个月只需要缴纳不足30元的租金就可以安稳地住在这里,不用再为频繁地搬家发愁了。

崔长晴记得搬迁的那天,省上领导还来到小区慰问了搬迁户。

延伸阅读

关于(lzhouse.net)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法 - 版权释疑
© 2003-2006 兰州房地产网 技术支持:甘肃百立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电话: (0931)8462822 Email:postmaster@lzhouse.net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陇ICP备060026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