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 兰州楼市 - 兰州房地产界 该到联手共御风暴的时候了 |
兰州房地产界 该到联手共御风暴的时候了
加入时间:2008-11-11 9:39:40 来源:西部商报 点击: |
|
市场真是多变,去年此时国家还在出台各项政策抑制房价的持续上涨,今年的此刻国家却在出台各项政策救市。谁能想到,仅仅一年时间,整个房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结果,有人归功于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有人则认为是远在地球另一边的金融危机所致。但不管怎样,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却在实实在在地下降,于是面对兰州依然上扬的“不协之声”,许多人认为,兰州楼市已经在瑟瑟秋风中发抖了。
不可否认,美国金融危机对国内房市带来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这一点兰州也不例外。如果说直接的影响不易看透,那么由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生活成本的提高,肯定会影响兰州楼市今后的走势。那么,金融危机下的兰州房市能否就此裹足,甚至踏上回归之路?
兰州楼市成交量大幅萎缩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兰州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0%,居全国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较大的城市排名榜单第四。而8月份兰州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达14.0%,全国最高;10月份兰州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6%,居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首府)之首。
与此相对应的是,虽然房价继续快速上涨,但兰州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购房者仍持观望态度。有资料显示,2008年9月,兰州商品房仅卖出419套,成交面积仅为4.74万平方米。和去年9月相比,成交套数和成交面积分别下降74.3%和67.55。兰州市房地产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房地产交易量从今年5月以来已经连续4个月下滑。就前半年而言,1至9月,兰州市商品房实际登记销售面积仅为35.84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81.1%。
楼市的持续低迷,连“旨在促成兰州房地产交易”的房交会也无能为力。来自房交会的消息显示,今年房交会期间成交量上不去。不仅交易量惨淡,排名第一的仅有21套,而第5名以后均以个位数进入排行榜前10名。
对于当前的兰州楼市而言,也许价格的变化目前还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可成交量的变化却实实在在地体现出兰州楼市目前所透露的那种微妙关系。常言道,“量在价之前”,那么兰州楼市成交量的持续萎缩,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宏观调控将导致房市波动
自去年年底万科董事长王石的楼市“拐点论”所引起的轩然大波到国家宏观调控初期所带来的争论伊始,前后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全国房价便开始一轮轰轰烈烈的下降,广州、深圳、北京等沿海发达城市房价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有业界人士认为这是中国几次宏观调控政策累积效应开始显现的结果。
姑且不论王石的楼市“拐点论”,单看国家针对房市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控制银行信贷。首先是利率上调,连续五次,从3月到12月连续上调六次。其次,购第二套房贷款提高首付,提高了二次置业的门槛。第三,提高了居民存款储备利率连续十次达到了14.5%,是近十年来我国提高存款储备机制涨幅最高的一年。另外,税收政策也是大家讨论的重点,从2006年的国六条和国八条,包括二手房交易等,2007年虽没有太多新的政策,但是这些都在2007年得到了执行和落实。物业税和物权法的相关问题也逐渐提上议程。而“70/90”政策,使许多公司面临着修改方案的问题,这无疑就拉长了投资时间,致使企业背负起银行大额利息。二是出台新的土地政策。2007年金融政策制定较多,国家出台新的土地政策也是一记重棒。70%住房建设用地用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30%的住房建设用地用于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品房用地土地出让金10%用于廉租房建设补贴。这一系列政策在保证最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时,也照顾部分低收入人群和中等以下收入人群。
金融危机会带来负面影响
始于2006年股市的大幅飚升,在国内造就了一批批百万甚至千万富翁,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将资金撤出股市后进入了房市,就连普通老百姓也因步入股市后短暂的赢利而放大了购房胆量。但时间进入2007年下半年,中国股市突然风云突变;尤其进入2008年,来自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更是令国内股市惨遭重创,持续地下跌,使得国内民众损失惨重,许多人通过股市的升值达到购置房产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月度调查显示,8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售价同比涨幅5.3%,为18个月以来最低值。国内房地产市场拐点出现,个别城市甚至出现退房风波,住房开发贷款和抵押贷款可能成为银行新的不良资产来源。随着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的下降,钢铁、水泥、建筑等行业在成本上升的基础上,面临着需求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对于今天已经全面开放的中国而言,这场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华尔街金融危机是虚拟经济危机,但它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创伤是不容忽视的。从国内的经济形势不难看出,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对国内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且不排除将来还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楼市将首当其冲,前景不容乐观。尤其是对购房者负面心理作用,对供给的相应需求层面是个相当大的压力。这一点国内每个城市都不可避免,当然也包括兰州市。
|
|
延伸阅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