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1日个税正式实施至今,一个月的时间里,京城二手房市场曾因6月营业税的实施出现大幅的下跌,那么同样会减少售房收益的个税,具体实施一个月后的情况如何呢?“链家地产”认为,个税实施一个月后,京城二手房市场出现了四点变化:
交易成本增加有限,总体成交量上涨11%
“链家地产”统计资料显示,8月成交量与7月基本持平,并没有出现如营业税实施后的大幅下跌现象,8月成交均价为6861元/平方米,比7月同期略微上涨1.2%。“链家地产”认为,首先,营业税按成交价的5.5%征收,而个税按差额的20%或成交价的1%征收,无论是税率还是最后税额,都比营业税低。与营业税实施一个月后下跌两成相比,个税对二手房市场的冲击明显小很多;经历了营业税后的洗礼,市场已剔除出部分虚假及投资性需求,留在二手房市场的多是真实、迫切的需求,这部分需求不会因为1%个税而退缩;其次,虽然强征个税使得二手房交易成本增加,但是由于增加成本有限,5年内二手房成交量并没有出现下降,同时5年以外的“免税房”大受青睐,成交量持续上涨,因此,即便7月底的集中成交“透支”了8月初的成交量,8月中下旬的强劲反弹使得8月成交量相比7月继续上涨;同时,成交均价也随之小幅上涨。
5年以内涉税房产成交量不降反升15.6%
自个税实施一个月以来,5年以内的涉税房产交易量并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15.6%,“链家地产”统计资料如此显示。国税总局颁布“国税发[2006]108号”文件后,北京市地税局出台了“京地税个(2006)348号”文件,个税可按总成交价的1%征收,实际征收额度并不大,因此涉税房产的交易并没有因此中断,反而部分因为个税而犹豫的消费者坚定了出售信心;其次,由于5年以上二手房源放量的“瓶颈”并不能得到根本突破,致使有效需求与房源供应并不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匹配,因此需求将会逐渐转移到次新房中。随着下半年宏观政策实施效果的初步显现,5年内的房源放量会加快,同时政策实施的明朗化也会加快一些购房需求的释放。
近9成涉税交易选择按成交价1%的方式缴纳个税
在8月个税交易中,选择以成交价的1%作为缴纳方式的交易占到88.7%,从“链家地产”权证过户中心统计资料可以看出,个税缴纳方式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一般来说个税缴纳有两种方式:差额的20%以及成交价的1%,消费者可按较低额选择;其次,已购公房多在5年以外的不涉税,涉税的大部分是5年以内的二手商品房。近几年北京市房价上涨较快,二手商品房再售的利润差额较大。比如胡先生的案例,他2002年购买的马家堡一套商品房,当时总价为35万元,现在售价为50万元,差额达到15万元,可扣除的费用为8万,按差额20%征收,需缴纳(15-8)×20%=1.4万;如果按成交价的1%计算,仅需0.5万元。只有在能够提供足够的房屋原值等原始发票,扣除合理费用后余额很少的情况下,出售者才会选择按差额的20%缴纳。
由售转租房源增多,租赁成交量上涨11.2%
8月租赁成交量较上月上涨了11.2%,租赁旺季继续延续。对此“链家地产”认为,7月因大量毕业生进入社会以及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的增多,使得租赁市场进入旺季,此外,支撑8月旺季的原因有二:第一,个税实施后,部分挂牌的5年以内房源为规避个税,采取延后出售、转而出租的策略,促使租赁房源量上升;第二,8月末学生返校,学校周边房需求量陡然上升。学校集中的区域,如五道口、明光村等区域的租赁成交量的涨幅都在18%以上。
从整体情况看,8月个税正式实施一个月后,实际的市场成交数据并不像政策刚出台时所预期的将出现下降,一方面有个税税额不大,影响有限的原因,而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京城二手房市场以自住需求为主,今年以来出台的多项调控政策已使得消费者消化能力大为加强。在进入“金九银十”的二手房交易旺季后,二手房成交量有望再度得到突破。
编辑:小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