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房地产市场连遇密集政策,从地方政府到房地产销售商、中介,从地方出台调控细则到规范境外投资者,从土地开发的最初环节到市场交易秩序,无一例外地面临更加细化政策的整顿和规范。不过,政策的合力能否标本兼治,将产生怎样的效果,还有待市场作出回答。
在一系列整顿政策中,最受关注的是上周二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继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出台后,中央政府在土地管理和调控政策上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这次调整源于20年来屡禁不止的滥占土地之风。《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1986年下发以来,严格土地管理、禁止乱占耕地一直是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主题。但是,20年来,尽管中央三令五申,滥占土地之风还是屡禁不止,甚至一些本该负有监管责任的地方政府也成了土地违法的主体。各级地方政府难推其责,其根源无非一个“钱”字。据估算,当前土地交易的利润率接近250%。
对此,本次出台的新政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在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方面的责任,出了问题将直接追究有关地方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同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以遏制地方政府盲目扩大征地规模的冲动———调控政策的不断加码,将有利于抑制地方政府滥占土地之风。
把好土地闸门的同时,房地产交易秩序也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上周三,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三部门作出联合部署,集中整治房地产交易秩序,严打包括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及雇佣他人炒作房价等恶意炒作行为在内的6类违法违规行为。
在当天三部门联合召开的“全国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电视电话会议”上,建设部部长汪光焘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房地产市场中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交易环节问题更为突出。”建设部提供的数据表明,在房地产销售、中介、合同、广告、价格等环节,投诉量仍然偏大,已妨碍了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除此,外汇进入房地产市场也将得到规范。近年来,部分境外热钱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被视为是境内热点城市房价上涨的一个因素。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建设部上周一公布相关规定强化房地产市场外汇管理,规范境外机构和个人购买境内商品房。这份《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市场准入、开发经营等所涉及的外汇管理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限制外汇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做法并非我国独有,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严格限制非居民买卖本国商品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在其187个成员中,有137个成员对非居民投资本国房地产进行管制。
在中央政府密集、多举调控房地产市场之时,地方政府如何落实仍是关键。上周二,北京对“国六条”的细化规则千呼万唤始出来,北京市规划委规定,6月1日后新审批、新开工的住房项目将严格执行“90平方米中小套型占70%以上”的规定;并将对6月1日之前的项目进行清理。然而,对于开发商和百姓最关心的“90平方米的规定到底是针对每一个房地产项目,还是针对年度总量”的问题,仍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对于清理工作的具体措施,文件也没有说明。看来,细则还要更细,才能避免落入“糊涂账”和难以落实的境地。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