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拉动房价是负责任的一种做法。”6月7日,某大城市的一名政府官员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需要高速增长,而土地资源又相当稀缺。房地产业现在已成为重要的税源和财政收入来源,为经济增长提供的支持很大。”
在国家先后出台国八条、国十五条等相关政策对泡沫化的房市进行强力打压之际,从一位干部的口中传出这样的声音,既令人讶异,又不出乎意料。
在中央一再强调对房市的宏观调控的关键当口,如此大胆而又忤上的言谈,多少有不把中央政策放在眼中的意味;而说其不出乎意料,原因则在于持与这位官员相同观点的地方官员,也是大有人在,形成一股应对中央国十五条政策的逆流。
考虑到以往中央虽然频频祭出宏观调控的“严刑峻法”,但却每每遭遇到一些地方的强力阻击,这样一个问题是不得不追问的:一个小小的干部,何以有如此胆量,敢于公然向国家既定政策“叫板”?
我以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房市已经成为地方政府GDP上升的重要支柱,从地方政府发展的角度而言,有多少官员敢于冒GDP可能下降之“大不韪”而举双手迎合中央最新的国十五条政策?至少,在这位官员的眼中,没有比地方政府的GDP更为重要的事情了。如果说其“敢于拉动房价”在逻辑上能够成立,原因就在于此。
但这位官员或许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他在身为政府官员的同时,也是当地百姓的公仆,他在肩负着提高政府GDP重任的同时,也同样该肩负着为民谋利、以民为本的重任,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显然对百姓负责的政府才是真正的“负责”。
如果从这个层面反观“敢于拉动房价”说,显然是漏洞百出的。因为现在的房价已经让许多百姓不堪重负,而若继续拉动房价,那么恐怕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或沦为负担沉重的房奴,或只能放弃“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敢于拉动房价”或可让政府得到暂时的GDP增长,但若因此让百姓付出更高昂的成本,这样的结果岂非是得不偿失?
当然,更为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以土地换取GDP的暂时增长完全是短视的行为。因为紧缺的土地资源利用殆尽之后,政府又该拿什么来生财?
某种程度而言,“敢于拉动房价”说,其实就是前不久沸沸扬扬的“炒房有功还是有罪”争论的延续与伸展。面对纠缠不休的争议,或者我们该记住易宪容先生的这样一段话:泡沫终究是要破灭的,指望靠炒房者来刺激本地经济增长,其危害无异于饮鸩止渴。政府不能再对“房地产炒作”的行为听之任之了。
所有渴望着通过“敢于拉动房价”来增加政府GDP的官员们,都应牢记这段话,并以此为戒。他们应该明白,身为政府官员,他们更应该对谁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