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地热储量相当于亿吨标准煤能源,但利用率却不及0.1%,如果加大开发力度
土壤热泵是利用了地表浅层地热资源(也称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作为冷热源,通过垂直或水平埋设在土壤中的换热系统与之进行热交换,实现建筑物内部与土壤之间能量交换的地能采集空调系统,具有环保、节能、热能可再生、安全可靠的特点。
探明的有利地段地热总储量按中低温地热田能利用储量年限100年计算,年可开采地热资源量相当于每年148.39万吨标准煤产生的热量,我市范围内的地热利用率不足0.1%
2006年起,《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按照相关规定,国家财政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系列的活动,而地热作为一种能自然补给的绿色新能源,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这几天,虽然天气还不太热,但省地矿局第二勘查院的1000余名职工却享受着地热空调带来的清凉。该院新建的8000平方米中央空调系统,利用地热解决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夏季的室温保持在26摄氏度以下,而且能节约能源50%。据统计,我市已探明的有利地段地热总储量为1935.86×1012kcal,可开采地热资源量按中低温地热田能利用储量年限100年计算,年可开采地热资源量401.44X×1010kcal,相当于每年148.39万吨标准煤产生的热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市范围内的地热利用率不足0.1%,远远低于一些沿海城市,甚至低于青海西宁。而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地热以其清洁、可再生等优势,若能开发不仅会促进我市的经济发展,还将大大缓解大气污染的状况。朝阳产业期待开发
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勘查院院长俞有峰说,地热是经济的绿色能源,是日益受到重视的新能源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起,该院就着手地热勘查开发工作,并于2003年成立地热勘查总公司,通过航卫解译、实地勘探和综合研究,论证了兰州城区地热地质条件、地热热储特征和地热资源开采的可行性,编写出《兰州城区地热资源勘查报告》,为兰州市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划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并于2003年10月首次在兰州市七里河区成功打出一眼热水井,被评价为优质医疗热矿水,实现了兰州市城区地热勘查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兰州市地质、构造、钻探、水文地质等方面的空白。目前,该院在兰州市东岗物流中心院内钻探了另一眼地热井,井深已达到2000余米。井底水温约60.5摄氏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是从整体的储量来看,我市目前开发利用的地热井尚不足0.1%,从整个储量来说仅仅是九牛一毛,亟待进一步开发。
三大原因制约地热开发
守着相当于亿吨标准煤的资源,但利用率尚不及0.1%,地热研究专家李百祥对此痛惜不已。他说,在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中,国家拨付的地热资源勘查费用逐年减少,严重制约了我市乃至我省地热的发展,尤其是最近两年来,开发资金主要来自市场商业性投资,因资金短缺已经使地热勘查开发举步维艰;其次,人们对地热尚不了解,加之我市经济尚不发达,地热井前期投入多,限制了我市地热的发展,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地热开发的高风险性,也使部分社会人士对地热开发充满疑虑。另外,我省技术力量欠缺,也限制了地热资源的开发,目前,我市乃至我省具备地热勘查、开采的单位寥寥可数。但是从2006年起,《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按照相关规定,国家财政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系列的活动,而地热作为一种能自然补给的绿色新能源,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我市有关部门应及时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优美的和谐社会。
将我市建成“地热之都”
李百祥说,政府首先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地热地质基础工作,编制地热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不断提高地热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其次,要制定地热资源管理法规,规范地热资源项目经营行为,切实保护地热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另外,还要扩大地热开发利用领域,逐步建立地热产业化体系,在催生温泉经济的同时,拓宽地热开发利用领域,比如应用热泵技术,推进地热供暖产业的发展,不仅把我市建成“温泉之都”,还要打造成“地热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