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首都开发集团(以下简称首开)已经“挂牌”,但天鸿与城开整合的故事还远未完结。首开目前所考虑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案,正在酝酿这个故事的又一个高潮。
记者获知,
目前首开集团正在考虑将重组前存在的不良资产,分别“甩尾”给天鸿和城开,同时成立四大事业部,继承重组前两大集团的优质资产。按照如是思路,原本被认为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天鸿与城开,将继续存在,并逐步转型为资产管理公司。
长久以来,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一直桎梏着国资房企的重组进程,首开此举显然具有标本意义。
命运转折
就在外界认定天鸿集团与城开即将谢幕于历史舞台的时候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虽然首开集团已经挂牌成立,但在首开集团内部,城开与天鸿仍在独立运转。首开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天鸿与城开都“不会离开舞台”。
故事从2005年11月开始。彼时,在北京市国资委的努力下,天鸿城开整合的长跑正接近终点。按照当时的方案,两者合并组为首开集团,总资产500亿元,由北京市国资委独资控制。一位城开集团高管当时明确告诉记者,重组完成后,原有的城开集团与天鸿集团将不存在。
显然,事情没有按照既定的路线演绎。“我们的营销管理系统仍在独立运行,没有天鸿的项目加进来,也没有接到上级停用这套营销管理系统的通知。”一位城开集团高管对记者说,在重组之前,这套以INTERNET为基础构建的电子营销管理系统统管了当时城开集团所有的项目销售,这足以证明天鸿与城开两大系统仍在独立运转,互不交叉。
与此同时,首开集团正在搭建自己的管理架构。从一份首开集团的内部文件中记者获知,首开集团已经确定以构建“四大事业部”为核心的管理经营架构,分别是:置地事业部、置业事业部、房产经营事业部与经济合作事业部。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在这份规划首开集团未来的文件当中,对于目前仍在运行的城开与天鸿的最终去向,并没有明确的说法。
对于“四大事业部”与城开天鸿的关系,首开集团内部人士的解释是,逐步将城开与天鸿的优质业务资产注入“四大事业部”,以此推进两个系统的业务整合。“城开与天鸿的独立法人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继续存续下去,这对于原有两个集团的业务整合是有意义的。”首开集团内部人士如是表示。
幕后推手
显而易见,城开与天鸿独立法人地位的保留对于首开集团的业务整合有何意义,将是这个故事的关键所在。记者目前掌握的信息表明,保留二者独立法人地位很可能是首开集团处置既有不良资产的策略性行动之一。
记者了解到,在首开集团的组建过程中,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此前,北京市国资委的精神是,首开集团应该以净资产完成重组,也就是说,需要剥离原有天鸿与城开既有的债务和不良资产,“重组后的首开将是完全优良资产的国有企业。”在重组即将定案前,前述城开集团高管对记者明确表示。
按照这位高管的说法,当时曾有思路将两个集团既有的不良资产,通过诉讼或者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的手段,进而完成剥离。不过,现在看来,这样的思路实现的并不顺利,至少在公开渠道中,尚未有任何一笔天鸿、城开的不良资产通过上述两个渠道实现剥离。这促使即将全面展开业务的首开集团,另寻他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开与天鸿的命运发生了转折。有首开集团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集团正在考虑,一方面将城开与天鸿的优质资产划入首开新近成立的四大事业部,而将原有不良资产留给天鸿与城开,并将后者逐步转型为资产管理公司,从而逐步实现不良资产的剥离。
“城开、天鸿的最终地位、职能,目前董事会和党委正在进行调研,不久会有定论。”城开集团的一位高管告诉记者,而记者从其他渠道获知,虽然调研仍在进行,但内部的调整却已经逐步开始。
目前,原城开集团下属的城开股份,已经归口首开集团置业事务部管理。据了解,成开股份的主营业务为房地产项目开发,资产质量优良。显然,向四大事业部注入优质资产的策略正在付诸实施,由此对照分析,前述不良资产处置方案,属实的可能性较大。更有首开集团内部人士,已经将此思路形象地形容为“甩尾”。
示范价值
首开集团的组建之所以在业界引起广泛的关注,不仅由于其巨大的总量资产,更因为在天鸿与城开整合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均有共性,其解决方式往往也对其他国资房企的重组工作具有示范价值。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就更是如此。
自从2005年国资委下发文件,要求央企逐步对各自的房地产业务进行撤并整合,并先后公布16家具备重组和主营房地产业务资质的企业之后,在业务的重组过程中,不良资产处置的问题便一直存在,难以解决。
中房集团总裁兼党委书记孟晓苏告诉记者,在国资委从华能集团划拨给中房集团的房地产业务资产中,便存在一定量的不良资产问题。不过,由于中房受让华能的房地产业务资产属于无偿划拨,最终才没有造成太大的障碍。
不过,在重组过程中,行政划拨毕竟只是少数。中冶集团总经理沈鹤庭甚至坦言,对于央企中剥离出的房地产业务,中冶集团并不“感冒”,其原因便是不良资产的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手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近两年来最大一单国资房企重组,首开集团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处置既有不良资产,就具有了示范意义。如果其“甩尾”思路开始在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中执行,那么将成为第一个通过设置“留守公司”完成不良资产剥离的案例,将成为一种新的模式。
编辑:黛茜 |